騙人的簡士哲

其實在我接觸網賺的時候,我也看過很多文章和一些討論簡士哲是否為騙子的一些言論,我想俗話講得好:一樣米養百樣人,那麼這就足以說明了,並不是每一種方式都適合每一個人。再好的賺錢方法,一定都會有批評和負面的聲浪存在。其實只要自己真的親身力行之後,你才可以體會箇中滋味。因為我已經有了親身經驗,那麼你可以聽聽看我的經歷。


一剛開始,在我的信箱裡面、FB的最新動態,總是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說:「你想要脫離貧困嗎?你想要在家也能賺錢嗎?」。然後一直在介紹網路行銷,一直在說這是一個讓你成功脫離貧困的事業。我當時就在想:「真的有這樣好嗎?如果他是假的,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?」。所以,為了瞭解他們口中的網路賺錢,我就在我的FB的好友介紹下,我報名了簡士哲網賺大師的講座


當天,我在報到時有看見一個穿西裝的男子在旁邊走來走去,當時我還心想應該也是來聽講座的吧!想不到一個看似非常平凡的路人甲,竟是上台分享了他的賺錢經驗和心得,告訴我們要靠努力賺錢而不是靠勞力賺錢。


這實在有所感觸。試問一下,大部分的人是否都是靠著勞力在賺錢,但為何所有人都甘之若飴?所以我決定突破!我憑著一股衝勁就是想要脫離勞力的束縛。我決定跟著老師一起成長。就在我報名後的次日,我就上了網路財富所謂的一日課程。


其實一開始非常的平淡,就像是你去聽一般演講的過程一樣,先有主持人講一推話,再來就是老師開始他的講課。起初,我還有這麼一度後悔,想說該不會就這樣一整天都在講觀念吧!結果大約過了1小時,想不到最精彩最興奮的時刻到了。老師竟然在現場就真的領著我們大家一起賺錢,天呀!你無法了解我的興奮,一直以來都是去公司上班,幫公司做事情然後每月10號才可以領薪水。你有試過,馬上將老師自己的課程Po出去給幾千個你從未蒙面的人,然後馬上有人跟你購買,你馬上看到錢進帳,這種興奮程度。


如果你沒經歷過一定無法替體悟。其實當天真的只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,馬上開一個全新的帳戶,然後老師只是將他自己本身的課程,Po信件給在全世界幾千幾萬個人而已。老師也一直強調,名單的重要性,如果他沒有是先收集好這些名單的話,那麼怎麼可能會有人知道我們的資訊。我們總不能還像傳統業務一樣,一直去做一對一的陌生拜訪,這樣賺錢一定不快的。


我看著當天參加的學員,每一個人臉上所露出的笑容,我想他們一定跟我一樣,如果沒做出對的決定,哪來今日的悸動壓! 如果簡士哲真的是個騙子,那麼我想他一定是騙大家一起過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星期一, 12月 23, 2013

C&V專欄-B2B研討會的行銷迷思

C&V專欄-B2B研討會的行銷迷思

雖然網路及各種媒體溝通工具的興起,提供B2B企業更多行銷選擇與業務拓展模式,但在B2B行銷中,專業研討會仍是最受歡迎的型式之一,可以跟現有及潛在客戶直接溝通、交流,了解客戶需求及反應,並建立人際關係,是專業研討會依舊受到高度採用的關鍵原因。雖然企業舉辦專業研討會的目的看似單純,但由於規畫與執行過程的差異,結果與效益往往有很大不同。

作者由於工作的關係,每年洽商、評估及參與的B2B研討會超過百場以上,從這些經驗中發現企業存在一些既定的迷思,以致影響活動最終的成效,因此,特別歸納出一些常見的情況跟讀者分享。


迷思一:主角變配色  員工成樁腳

研討會的主角是誰?聽眾、也就是客戶才是主角,這個道理人人都懂,但實際操作上卻非如此,主角往往成了廠商本身,這點從議程設計最容易看出端倪。

如果主角是放在客戶身上,議程設計就要朝能吸引客戶興趣、又能與活動主題相扣為核心,而不是從頭到尾成為公司產品的叫賣場。雖然公司舉辦研討會的目的是為了業務拓展,但不代表在議程設計上要完全以廠商產品為核心,適時搭配其他能吸引客戶的講題、外部講師…等,更能達到吸引客戶的效果。把舞台讓一部份出來、把產品介紹放在週邊的展示場及會後推廣,反而能協助廠商創造更大效益。

當主角從客戶變成了廠商,我們可以看到客戶參與度不高,即使緊急請業務邀請客戶前來捧場,也往往出現現場人數冷清或提早離席的情況,這時為了避免場面難看,只好派員工上場,員工成了現場樁腳及會走動的道具。


迷思二:面子、裡子、銀子三要

廠商辦研討會時,總希望場面要好看(人多)、客戶要精準(最好都會買)、預算要低廉(錢少),但這三者往往存在衝突,要想全部滿足只會顧此失彼。

例如場面要好看,總預算就不可能低廉。以全天、一般規格、在五星級飯店舉辦的研討會來計算,一個客戶出席的平均成本大約在新台幣3,000~4,000元左右,出席客戶愈多、總預算就愈高;若希望場面裝潢豪華一點,那預算更不可能低。廠商若要控制成本,比較好的選擇是重新審核活動細項,降低非核心項目的費用及支出;但根據經驗,這些項目所佔的費用往往不高。最快的選擇是控制出席人數,或者降低場地或餐飲規格;但如此一來則形成衝突。

同樣的,如果廠商希望透過研討會開發新客戶,且希望來參與的客戶愈精準,花費的行銷招生成本就愈高;若行銷招生費用投入有限,又希望活動參與人數維持規模,精準度不免就要妥協。

在這三個衝突的因子中,廠商應該確認最想要的是什麼?可以妥協的又是什麼?才不會得不償失、效益打折。


迷思三:現場百分百  會後少理睬

就研討會的舉辦來說,活動當天現場絕對是最重要的場合,是廠商最應該關注的焦點,但不代表100%的預算及心力都必須放在活動現場。

一場活動不可能吸引所有客戶及潛在客戶來參與,而一家客戶也不可能派出太多員工共襄盛舉;這代表,有更多潛在客戶並未來到活動現場,尤其真正決策者參與的更是少數。如何讓活動效益延續,讓更多未到場的客戶也了解活動重點,會後行銷成為活動規畫中很重要的執行項目;但通常佔的預算比重卻相對不高。

以實際的經驗來看,為了節省成本,廠商往往把會後行銷視為非核心項目,不願投入額外預算,實在相當可惜。因為一場活動的舉辦,如同廠商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可供操作的行銷事件,如果沒有後續的延伸操作,效益就被限制在活動當天的現場參與者,其他更多未到場的客戶反而被忽略了;因此就成本效益來看,省了會後行銷的小錢,反而造成更大的潛在損失。


迷思四:老闆變專家  簡單變複雜

除非老闆本身就是活動專家,否則老闆過度參與執行過程,反而容易帶來反效果,因為大部份老闆都沒有太多活動規畫與執行經驗。

在一場活動操作過程中,老闆最重要的工作只有四項:確認目的、提出需求、審核預算、追蹤效益,其他就不是老闆應該過度介入的工作。老闆可以提建議,但決策還是要放手給規畫與執行人員負責。因為當老闆介入過多,執行人員就會猜測老闆心思,配合及滿足老闆偏好成為首要考量,目的則被放在次要位置,最後往往造成結果不如預期,執行過程也轉趨複雜。


迷思五:目的脫節  手腦打結

說來既諷剌也弔詭,廠商想辦活動時,目的通常清楚又明確,但隨著活動執行的展開,目的反而愈來愈糊模,甚至被拋諸腦後,執行過程衍生的種種衝突與問題反而成為主角。任何解決問題的方案都不應該脫離目的,但現實並非如此。上述四個迷思是造成目的脫節的核心原因,而許多負責活動的人員並非專職,分身乏術是另一個關鍵,工作繁雜引發短線解決問題的心態,最終犧牲了目的。

一場活動的成敗,釐清、確認、管控目的是核心關鍵,只要所有工作及決策能圍繞這個核心進行,通常效益都不會差,也不容易陷入上述迷思中。活動執行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,目的管控才是廠商最重要的工作。因此,如何釋放活動負責人的能量,避免陷入執行陷阱中,也是廠商在決定舉辦研討會時,必須做好的資源分配。



關於本文作者

本文作者陳智逢,長期任職於科技及媒體產業,目前在DIGITIMES負責行銷領域相關工作。


關於「C&V淡水河畔話行銷」專欄

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: C&V專欄-B2B研討會的行銷迷思 http://www.digitimes.com.tw/tw/dt/n/shwnws.asp?CnlID=13&cat=10&id=0000361570_PLC4RQGZ888F0WLEO7I1L&ct=1#ixzz2oMAzQwb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