騙人的簡士哲

其實在我接觸網賺的時候,我也看過很多文章和一些討論簡士哲是否為騙子的一些言論,我想俗話講得好:一樣米養百樣人,那麼這就足以說明了,並不是每一種方式都適合每一個人。再好的賺錢方法,一定都會有批評和負面的聲浪存在。其實只要自己真的親身力行之後,你才可以體會箇中滋味。因為我已經有了親身經驗,那麼你可以聽聽看我的經歷。


一剛開始,在我的信箱裡面、FB的最新動態,總是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說:「你想要脫離貧困嗎?你想要在家也能賺錢嗎?」。然後一直在介紹網路行銷,一直在說這是一個讓你成功脫離貧困的事業。我當時就在想:「真的有這樣好嗎?如果他是假的,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?」。所以,為了瞭解他們口中的網路賺錢,我就在我的FB的好友介紹下,我報名了簡士哲網賺大師的講座


當天,我在報到時有看見一個穿西裝的男子在旁邊走來走去,當時我還心想應該也是來聽講座的吧!想不到一個看似非常平凡的路人甲,竟是上台分享了他的賺錢經驗和心得,告訴我們要靠努力賺錢而不是靠勞力賺錢。


這實在有所感觸。試問一下,大部分的人是否都是靠著勞力在賺錢,但為何所有人都甘之若飴?所以我決定突破!我憑著一股衝勁就是想要脫離勞力的束縛。我決定跟著老師一起成長。就在我報名後的次日,我就上了網路財富所謂的一日課程。


其實一開始非常的平淡,就像是你去聽一般演講的過程一樣,先有主持人講一推話,再來就是老師開始他的講課。起初,我還有這麼一度後悔,想說該不會就這樣一整天都在講觀念吧!結果大約過了1小時,想不到最精彩最興奮的時刻到了。老師竟然在現場就真的領著我們大家一起賺錢,天呀!你無法了解我的興奮,一直以來都是去公司上班,幫公司做事情然後每月10號才可以領薪水。你有試過,馬上將老師自己的課程Po出去給幾千個你從未蒙面的人,然後馬上有人跟你購買,你馬上看到錢進帳,這種興奮程度。


如果你沒經歷過一定無法替體悟。其實當天真的只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,馬上開一個全新的帳戶,然後老師只是將他自己本身的課程,Po信件給在全世界幾千幾萬個人而已。老師也一直強調,名單的重要性,如果他沒有是先收集好這些名單的話,那麼怎麼可能會有人知道我們的資訊。我們總不能還像傳統業務一樣,一直去做一對一的陌生拜訪,這樣賺錢一定不快的。


我看著當天參加的學員,每一個人臉上所露出的笑容,我想他們一定跟我一樣,如果沒做出對的決定,哪來今日的悸動壓! 如果簡士哲真的是個騙子,那麼我想他一定是騙大家一起過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星期三, 11月 20, 2013

展望2014,網路行銷業者點名5大數位趨勢

展望2014,網路行銷業者點名5大數位趨勢


每當一年尾聲的到來,企業們除了回顧今年表現之外,更重要的是預測明年趨勢,提前掌握未來商機。網絡行銷公司The Marketing Zen Group的創辦人卡班尼(Shama Kabani)於《Forbes》網站上發表文章,根據現況的觀察提出了2014年五大數位趨勢:

1.建立自我形象為主的網路使用行為

為什麼人要使用社群網路呢?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答案就是人與人之間需要聯繫,但建立自我的外在形象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。像是Facebook的時間軸或亞馬遜的個人化推薦,都可算是迎合用戶尋求個人認同的需求。未來的網路將會繞著個人認同的議題打轉,抓住消費者渴求自我揭露的心理,或許能找到商機所在。 

2.資訊內容的收集與整理

還記得由湯姆漢克(Tom Hanks)跟梅格萊恩(Meg Ryan)所主演的《電子情書》嗎?這是一部精彩的愛情喜劇,但卻很難再複製同樣情節,因為收到一封email已經不會讓現代人感到刺激了。雖然現代社會已出現資訊過剩的現象,但我們每日需求的資訊量仍遠比過去還多。像是Pinterest、Quora、List.ly之類的網站越來越興盛,正是因為人們需要系統化組織現有資訊的工具。

3.觀看影音的裝置更具多樣性

你有多久沒聽到「我正在看電視」這句話了呢?雖然電視還是可以用來觀賞影音,但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更為便利。正因為觀看的管道越來越多元,人們會透過何種裝置來收看變得更難預測,存在於網路上的影音內容將越來越具重要性。 

4.多螢幕並用的革命

美國超級盃比賽就是一個多螢並用的最佳案例:當人們透過電視看轉播時,還可以一邊用電腦查看工作上的email聯繫,一邊用平板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比賽戰況,同時還用即時訊息跟朋友聊天。這表示我們使用的螢幕將會越來越多,任何可以互動的介面都是螢幕,包括了像Google Glass這一類的穿戴式裝置,各種介面的廣告數量不斷成長就是最佳證明。 

5.數位應用能力的需求

各大公司職缺將會要求數位應用的能力,尤其是資深主管會特別重視,結合數位應用與個人專業的重要性遠超乎你我的想像。就個人層面而言,最好要能了解如何使用數位工具來創造內容、整合相關資訊以及串連人力與資源,組織層面則需具備靈活思考、統整資訊以及掌握真實性等應用數位資訊的決策能力。

 

資訊來源:Forbes

圖片來源:Wikimedia Commons

出處: http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view/id/3010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